模式创新助力烟农增收致富――记邓州市鑫农达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6-09-08 09:56:25 作者:王中献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近日,记者在位于都司镇的邓州市鑫农达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烘烤中心看到:工人们有的在分拣青烟,有的在把分拣好的青烟装进烤房,有的在分拣烤好的干烟……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但分工明确、多工协作,有条不紊。

    邓州市鑫农达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册资金2600万元,占地83亩,是一家以烟叶生产为主导,蔬菜种植、深加工及其他农作物烘烤服务为辅的综合性农民专业服务合作社。合作社厂长宣金莱告诉记者,2015年建厂以来,都司镇政府和市烟草公司给予了合作社大力支持,镇党委书记王硕亲临一线,在田间地头召开现场会,为合作社烘烤中心选址、建设,协调水、电、路,原镇长张朝阳派专人协调土地流转,为厂区修建道路,市烟草公司领导多次到建设现场指导工作,为合作社提供各种帮助……

    宣金莱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合作社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职业种植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具体有三种形式:入社模式、入股模式和稳定收益模式。

    宣金莱介绍说,入社模式就是愿意种烟的农民拿土地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再返包给烟农,合作社通过标准化作业模式管理烟叶种植,提高烟叶质量,保证种植面积,增加烟农的收益。入股模式就是不愿意种烟的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根据盈利情况给予分红。稳定收益模式就是农民把土地所有权转让给合作社,每年得到稳定收益,此外大部分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民被返聘为合作社的产业工人,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最高工资可达到130元,最低工资标准为50元。

    为给烟农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合作社成立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育苗服务队采用先进的无土漂浮育苗技术,为烟农提供优质无病毒的烟苗。机耕服务队利用大型全套的机械和专业机械师,为烟农提供犁地、起垄、施肥、灌溉等机械化服务。植保服务队采用农业专用喷药农机,可实现日喷药500亩。分级服务队对烘烤后的成品烟叶进行精细分拣,保证产品高标准的分级、仓储与交售。烘烤服务队利用先进的流水线烤烟系统,结合先进的物联网和自动控制系统,确保每一片烟叶都能够高质量的烘烤。运输服务队选聘一批优秀驾驶员,保证在青烟运输、干烟交售及蔬菜运输的各个环节及时、安全、顺利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大幅度地降低了农业种植成本及种植风险,也给社员创造了大量再就业的机会。

    正在操控自动化流水线的李绍海师傅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的是自己发明的专利产品“自动化流水线烤烟系统”,该系统可以使烟叶的烘烤及回潮达到连续化状态,烘烤出口与库房衔接,烤后即已回潮,可当即分级挑拣、打包和仓储。该设备的应用不仅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还减少了烟叶烘烤过程中出现的挂灰和烤烂现象,烤后烟叶上中等烟比例同比提高10%,同比每亩烟叶提高经济效益600元以上。

    谈到今年的收成,合作社成员刘德申高兴地告诉记者:“没有加入合作社之前,因为炕烟设备和技术有限,只敢种四五十亩地,收入也不咋着。加入合作社之后,我种了120亩地,我只管把烟种好,烤烟和销售全部由合作社管,没有啥风险。今年预计收入在十一二万块钱。”“今年烟叶收获期多偏了几场雨,烟叶含水量大,如果还用传统的小炕房,烟叶烘烤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多亏这种自动化烤烟设备给合作社和种地户解除了后顾之忧。”刘德申说。

    目前,合作社专业化育苗、机耕、烘烤、分级覆盖率达到100%,专业化物资配送、技术推广、植保和灌溉达到80%以上,在移栽、采收的专业化服务方面也有明显突破。为保证烟叶质量,降低劳动成本和种植风险,实现烟农利益最大化,合作社首创了“青烟收购集中烘烤”模式。在土地流转模式下合作社统一组织技术人员对所属大田管理进行指导,在按照合同约定价格进行青烟收购,每斤青烟一元,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烘烤。这种模式大幅度的减少了农户种植高经济作物的工时量,降低了劳动成本和种植风险,从而提高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得到河南省烟草系统的高度好评,南阳市烟草公司和我市烟草公司多次组织人员到合作社观摩学习。

    “今年合作社植烟面积由去年的800亩增加到近2000亩,带动服务周边烟农1000多亩。预计今年可销售干烟40多万斤,为地方政府创税1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年增收6万多元。” 宣金莱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高峰期大田管理用工400多人,合作社厂区生产用工200多人,周边产业工人年均增收8000多元。 在合作社烤烟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分拣烟叶的刘金莲老人,她今年59岁,都司镇户张村人,家里离合作社烘烤中心只有一里多地。早上吃过饭来这里上班,中午在厂区吃饭,下午下班后回家。家里现在正是农闲,到这里上班后,三个月时间轻轻松松就可以挣到五六千元。如果从烟叶种植到采收烘烤全过程参与,每个人一年可以挣到两万多元。正在往自动化流水线上挂烟筐的赵富印来自林扒镇莘家村,他说自己每天工资在120元左右,不用跑到外地打工也能轻松挣钱。另外,构林、陶营甚至湖北等地的农民也纷纷来这里务工。

    “通过这种合作社建设运营模式的推广、大规模土地流转及自动化流水线炕房的优势,实现了烟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实现了农村土地的效益最大化,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及农业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农民的安居与乐业。” 宣金莱自豪地说,“合作社这种运作模式在河南烟草甚至中国烟草系统都走在了最前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