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养”助力农民增收——高集镇抓实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侧记

2019-10-24 15:59:24 作者:丁丽丽 通讯员 王齐卉 卢士传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雨后初霁,在高集镇胡铁村,经过绵绵秋雨滋润后的稻田充满生机,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田埂上,小龙虾打洞筑巢,为来年积蓄力量。贫困户翟清国在稻虾混养基地内摇着小船,熟练地给小龙虾喂食。

“我在基地主要负责给龙虾喂食、管理水位,在家门口工作,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呢!”翟清国高兴地对记者说。

翟清国所说的基地是由河南楚豫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项目南起刁河干渠北至胡铁—肖营干线,西起胡铁村东至肖营,总规模约1000亩。现已建成稻虾混养区约800亩,精养区约160亩。

“我们一直与湖北农科院开展稻虾混养项目合作,经过市相关领导邀请推介,我们来这里经过考察,发现胡铁村紧邻刁南干渠,水源丰富,土地面积大,政府又出台了发展涉水农业的优惠政策,所以我们就决定来这里发展。”该项目负责人李博告诉记者来此投资的初衷。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助农增收,高集镇积极和水利等相关单位协作,尝试引进“稻虾共养”种养新模式,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促成了项目成功落地。

李博算了一笔账,水稻一年一茬能收益250万余元,小龙虾每亩净利润约为3500元,一年两季虾,可获利600万余元。

“稻虾共养”有甜头,群众纷纷来“取经”,详细了解整个项目情况、养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目前龙虾市场行情等,大伙深受启发,热情高涨,为该镇大范围、大规模的推广“稻虾共养”打开了关键性的突破口。

利用优势资源,促进“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背后,是高集镇镇村干部在土地流转方面的艰辛付出。

“把我们的地流转出去,地还是不是我们的?”“公司把我们的地挖成这样,如果他们不干了,地谁来回填?”村民们纷纷道出自己的疑虑。

“这些都签有合同,你不要有啥顾虑,只管放心。”经过镇村干部三番五次地做工作,谈政策,讲利弊,持反对意见的30多户都同意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好了,只剩下大刀阔斧地干了。没想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该项目的东边有72个坟墓,胡铁村每家基本都涉及到,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村民不愿祖坟泡在水里,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苦口婆心地解释,挨家挨户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彻底打消群众的顾虑,2018年12月份,高集镇政府组织群众代表到孟楼镇参观稻虾混养基地。在看到孟楼镇的经验做法后,群众都觉得发展稻虾混养是件好事,纷纷表示不再影响公司挖池塘了,双方经过协商,优化了保护方案,矛盾迎刃而解。

真情换回的是群众的信任。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小龙介绍说,公司在与当地群众相处的过程中,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项目入驻后,本地许多群众就在基地打工得了实惠,在施工的过程中,把村里坑坑洼洼的路修平整了,又疏通排水沟,整治了坑塘,减少了儿童溺水的风险,为许多照顾孙子的爷爷奶奶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李博介绍,公司以河南省农科院和湖北省农科院为依托,尝试特色水稻种植,发展社区支持型农业,在探索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连接产业链各方从而共同推动可持续农业、私人订制所需农产品。种养过程中,小龙虾以环沟水草、稻田杂草和虫子为食,产生的粪便又能滋养稻田,实现了“不打一滴农药、不施一粒化肥”,高质量的有机食品便应运而生,在获得健康食品的同时,还能间接地改善土地与周边的环境。

“公司将把胡铁基地打造成为集科研、养殖、种植、文旅、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40余人在基地内种植、捕捞、饲养、农资、农机等工作。”李博说。

为凤筑巢,厚植创业沃土。为了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来投资,做大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该镇围绕“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总体布局,加大产业招商和产业投入,出台了《高集镇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工商资本、产业大户助力产业发展,同时,广泛利用LED屏、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全方位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土地、资源等相关政策。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为民服务使命,积极‘搭台筑巢’,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高集,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该镇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