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工作历史回顾

2019-11-08 15:00:32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编者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邓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兵员大市。近年来,我市各行各业竞相拥军,优抚政策全面落实,退役军人自主创业再建新功,军队建设成绩斐然。值此我市军民全力动员共创双拥模范城之际,本报特开辟专栏,推送双拥相关知识和政策解读,以飨读者。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它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建军理论的产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逐步发展起来,在党的领导下,以正确处理和调节政府与军队、军队与人民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根本目的,深刻反映了我国军民血肉相连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

(一)双拥工作的起源

从最早在八一南昌起义设立“农工委员会”,负责宣传和发动群众支持起义部队的行动,到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明确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作为工农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再到根据地建设和红军长征的胜利,党和红军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组织、团结群众,为部队筹粮筹款、带路引路、救治伤员,为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孕育和催生了早期的双拥工作。刘伯承元帅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安顺场船工冒着枪林弹雨,在惊涛骇浪中把红军17勇士送达金沙江对岸等等,这些军民肝胆相照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二)双拥工作的形成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正式成为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倡导和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提出了军民一致的原则,并将其确定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成为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1940年,抗战进入艰苦阶段,为了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中央军委号召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军民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军民率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之后,双拥运动迅速在各个革命根据地推广开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这一伟大创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迅速凝聚了军心民心,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强大力量,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奠定了基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由此成为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成为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规定了人民解放军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三大任务,重新颁布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军队拥政爱民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880多万群众组成支前大军,川流不息地把粮食、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送上前线,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场面。 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一时期,随着我党对军政军民关系认识的深化,双拥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双拥工作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双拥工作根据党、国家和军队形势任务变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援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双拥工作进入全面创新发展阶段。对于双拥工作,1991年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1月10日至16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民政部和原总政治部在福州市召开了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大会系统总结了1987年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经验交流会之后的双拥工作成就,部署了任务,命名了10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会后,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双拥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这年6月,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国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与总政群工部(办)合署办公。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同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军地双方共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应运而生,至今已命名表彰了10届,成为推进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待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