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享誉全国

2018-09-25 20:35:09 作者: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2016年8月以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邓州市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在孟楼镇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探索“流转—整理—再流转”模式,迈出了邓州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改革的实践之路,实现了国有土地公司、村集体组织、农民、承包主体四方共赢。为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 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劳务服务公司、植保公司、保洁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了农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依据有关政策法规,邓州市组建了“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和孟楼镇政府的支持配合下,筹划实施孟楼镇土地集中流转及综合整理工作。按照流转到位、整理到位、各类用地规划到位的要求,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流转平台,投资流转孟楼镇农村土地经营权;孟楼镇负责引导、协调农户与市土地开发公司签订流转合同,市土地开发公司为流转平台注入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理和地力提升工程。在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过程中,算好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账、集体与农户收益账、土地开发公司与孟楼镇总体账等三笔账,以签订合同、镇农业服务部门鉴证、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人备案等形式界定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厘清利益关系。根据孟楼镇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状况,按照略高于全镇平均亩收益的原则,市土地开发公司以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从农民手中获得流转土地经营权。孟楼镇镇、村干部集中时间,深入到全镇6088户家中,讲集中土地流转的优势,论笃“绺绺田”经营的弊端,测算对比流转前后的收益和好处, 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流转。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签订流转合同5966份,占全镇总户数的98%, 流转土地5.7万亩。对于122户不愿意流转的农户,由孟楼镇协调,以村为单位拿出全村最好的土地集中分给他们,确保这部分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统一推进土地整理。在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由邓州市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和省农村土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在孟楼镇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等级,把孟楼镇6万余亩耕地从7至8等级全部提升为6等级。以方田为主,打破村组界限,在全镇统筹配套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田成方、林成网, 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改变“效益低和望天收”的局面。经过集中整治,新增耕地1600亩。同时,改革水资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分配的用水指标,探索实施水票制,建立农业初始水权分配及水权交易新机制,农户依法取得农业初始水权,以水票的形式予以确立;农户结余水量可在水权交易平台交易,也可到财政部门兑付现款,“在公平效率兼顾、公平优先”的原则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确保各类农业生产用水,保障群众利益。通过提升地力等级、完善农业生产附属设施,满足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大方田”的市场竞争力,让土地资源“资本化”,产生溢出效应,释放土地资源潜力。

实施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全镇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做到粮经饲统筹,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避免非粮化、严禁非农化。把整理到位的土地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发布,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证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等级提升后,每亩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价格超过了600元,溢价收益、经过整治的增量土地收益,由村集体和市公司进行协议分成,形成农户、村集体、经营主体和开发公司四方共赢的局面。目前,优中选优了1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完成全镇农村土地经营权再流转,从而在农村土地“流转—整理—再流转”的基础上实现了“三权分置”。    土地“三权分置”的“邓州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关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委改革办、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厅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纷纷到邓州调研指导。2017年1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新时代怎么干‘农’字做大补短板”为题,重点报道了邓州市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探索实践,望新闻周刊、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予以重点报道。    今年以来,邓州又集中流转土地面积50万亩,已进入对外公开招商程序。同时,邓州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力争在2020年底前完成240万亩土地流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