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严陵河上游镇平的赵湾水库泄洪,全村虽然竭尽全力,但村子还是成了汪洋。由于当时村民房屋大多数是土坯墙,房屋倒塌户超过了80%,抗洪抢险中,王际银摔伤了右臂,现在每逢阴雨天,右臂还隐隐作痛。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王际银开始带领村民固堤修路,用了近10年的时间,让村民在雨天里踩着泥泞出门成为历史。
后寨村紧依严陵河,河东岸还有150多亩耕地,河上无桥,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一河之隔,东岸张井村交通方便,一斤绿豆能卖1.05元,可后寨村却只能卖1.00元。每年春播秋收,村民都要趟着河水去东岸耕作、收割庄稼,期盼有一座过河的半河桥,成为村民们迫切的愿望。
2006年,村里组建了建桥筹备小组,王际银无数次地跑单位、跑协调,历经3年的努力,2008年,500吨水泥有了着落,在本村村民和在外人员的自愿资助下,起名“连心桥”的半河桥修桥工程开始启动。
“那段时间,500吨水泥是个宝。刮风、阴天王书记每次都会深更半夜起来,打着手电筒认真仔细地遮盖水泥,唯恐水泥被淋。”与王际银搭班共事14年的现任村副支书秦秀发说。
“村里的每一件事,王书记都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情做。三个多月后,用水泥板铺就的半河桥竣工,高兴的村民提议立一个功德碑,自己带头还动员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捐款的他,就是不让刻下自己的名字,而村民的真心与诚意,最终他没有拗过。”与王际银共事35年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印说。
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许多,但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付诸实施: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把农村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努力践行中。
2015年,政府主导的后寨村东河桥满河桥竣工;2017年,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后寨村通往外界的村村通道路全部打通通车,半河桥在王际银的多方协调中,再修工程启动。如今,这座投资670多万元的工程主体已经竣工,实实在在成为连接两岸村民的纽带。
知民心,顺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45年里,王际银正是以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言行,诠释着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