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畔,从严治党留下篇章

2021-10-26 16:16:34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2018年10月30日,全国首座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题的体验馆——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在永春县正式开馆。

该馆不仅是我省党建工作重点培育项目,更入列我省第二批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成为推动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阵地。

金秋时节,永春绿意盎然、桃溪清畅,岸边的一栋闽南建筑十分引人瞩目。开馆近3年的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已经成为这座山城的红色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

远看,灰墙红砖,闽南建筑风格凸显;近前,党徽悬挂正中,含有红旗元素的侧壁雕特别醒目。全馆建筑面积1921平方米,正面主体前楼高7.1米,后楼高10.1米,巧妙地将我党的重要节点性时间蕴含其中。

“这是全国第一座以党内政治生活为主题的体验馆,以时间为经,展示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脉络;以体验为纬,布设40多个体验项目,通过VR、全息成像、通电玻璃等现代展陈技术,让党员身临其境接受党性教育。”馆长王晓鹏介绍说。

政治体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性

“体验馆的第一篇章主要展示党内政治生活艰难探索、初步定型、曲折发展、良性运行的4个发展阶段。”王晓鹏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艰难、不懈的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

党章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在现场的多媒体互动中,参观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党章历经17次修改的变化之处,更加深入地体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的过程。

记者在详细的图文展览中,发现了诸多“第一”,追溯到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开端: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组织法规《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组织法》;1924年,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开学;1927年,中共五大成立了党的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8月,中共中央首次派出巡视员到各地党组织指导工作……

革命战争年代,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两次具有里程碑式的会议:一是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第一次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原则;二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全党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党内政治生活进入初步定型阶段。回顾红军在长征中,凡是遇到有关战略方针等重大问题时,中共中央都通过中央会议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来讨论解决;凡是遇到重要战役战斗,都广泛征求下级指战员的意见。

在馆内一个实景仿建的窑洞里,参观者可以聆听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的原声,体验感十足。“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跟随讲解,记者仿佛穿越时空,深刻感受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脉动:新中国成立前,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为党内政治生活立了规矩。共和国成立后,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曲折发展阶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拨乱反正,由此党内政治生活进入了良性运行阶段。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先后开展了5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内团结,夯实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12年12月,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锤炼党性,每个场景都是一节党课

自开馆以来,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馆已经成为各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党员开展政治体检、锤炼党性的生动课堂。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广东等全国各地7000多个单位的20万余名党员到馆参观体验,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锤炼。“这里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节生动的党课。”许多参观者由衷地说。

在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支步枪、一支铅笔和一个水壶,这3件朱德留给永春群众的“宝贝”引人驻足。展品背后“红军战士严守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成为当地流传的佳话。

1929年7月,为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省会剿”,扩大闽西革命斗争区域,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开赴闽中,于8月22日抵达永春县西部的横口乡福鼎村休整。在进驻的7天时间,红军除了休整军队、救治伤员外,还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开展革命宣传,得到当地群众大力拥护。

现场播放的视频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名红军战士买火柴时,在店铺柜台留下“老板不在店,买火柴一盒钱三占。红军”的字条和钱;看到村民郭中和在昏黄的油灯下艰难地打着草鞋,朱德将自己的一件衣衫和一盏马灯送给他;看见林大嫂生活困难,每顿吃的都是野菜汤,红军便扛着大米送去……红军驻留的时间虽然短暂,却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时值盛夏,许多红军战士中暑染疾,乡村医生郭景云和村民们一道建立了红军医疗站。红军临行前,朱德将四十几名重伤员留在福鼎村,与村民一起组织成立“福鼎村赤卫队”。朱德将随身携带的一支法兰西军用红蓝铅笔、一支步枪和一个水壶送给郭景云,对他表示感谢。郭景云一直珍藏着这些物品,并在解放后将它们捐献给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体验馆里还陈设了一处大型展览,隆重介绍“感动中国”的永春人林俊德。作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两弹一星”伟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林俊德隐姓埋名,扎根戈壁52年,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任务。1990年,他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他是我们永春的骄傲,是一座精神丰碑。”王晓鹏说。(本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康庆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