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宜区水利局投资的78万元、8处农村饮水维修改造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村庄饮水安全问题;巴宜区住建局实施的林芝花园、工布民俗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改造户数1076户,受益人群4000余人;白玛岗街道办创新开发的手机APP为民办实事小程序正式开通,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林芝市巴宜区始终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将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一个个暖心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如同一股股暖流浸入群众的心田,温暖着广大群众,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
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
“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空话,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访民意,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林芝市政协副主席、巴宜区委书记甘丹平措说。
巴宜区米瑞乡素有林芝粮仓之称。为充分发挥米瑞乡农业优势,巴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米瑞乡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引进外来优质企业到米瑞乡进行产业项目投资,打造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发展。先后引进了3家以农业种植为主的企业,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蔬果基地,带动周边群众64户增收187万余元,带动贫困户6户6人长期稳定就业,150余名群众临时就业。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巴宜区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结合“察民情访民意”调研,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公开向群众征求办实事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巴宜区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调研60人次,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共确定项目清单77项,推出一大批利民措施、惠民政策。
将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巴宜区围绕“五大行动” “十五项工程”重点任务,摸清群众共性需求和普遍需求问题,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觉木街道办组织干部职工到林芝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了棉帽、围巾等价值38000余元的爱心礼物,鼓励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双拥路社区组织和谐小区居民、党员、社区工作人员、驻居工作队为和谐小区居民普巴央金,爱心捐款6178元,帮助普巴央金一家解决了实际困难。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巴宜区委宣传部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开展各种文艺文化活动980余场,受益群众8.5万余人。巴宜区农业农村局帮助米瑞乡群众出售“冬青18号”种子21万余斤,直接收入59.82万元;通过“一卡通”兑现巴宜区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9.3515万元,受益农户228户。巴宜区乡村振兴局从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等四个方面共计整合脱贫攻坚统筹资金12226.26万元,实施项目17个,项目实施带动群众增收531万元,受益群众1583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05户1850人。巴宜区农业农村局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群众农业生产需求,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技培训7次,培训人数累计650余人。
“零距离”志愿服务暖人心
巴宜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志愿者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机关、乡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巴宜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文明新风”红色骑行活动,广大骑行爱好者用实际行动倡导和践行了“低碳生活 绿建未来”的环保理念。“十一”期间,巴宜区布久乡志愿者开展了“唱响时代主旋律,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利用村文明实践服务队、乡综合文化站、村级服务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阵地,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新风尚。
志愿者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移风易俗、妇女维权、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法律法规、政策知识,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巴宜区林芝镇以“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为主题,组织志愿者走村入户,开展“为长者代办敬老卡”便民服务活动,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巴宜区米瑞乡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我为老人净宅院”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本报记者 胡文 本报通讯员 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