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南阳

2022-06-10 10:27:13 作者:闫俊玲 来源:
分享到:

南阳,是一个出大医的地方,医圣张仲景就出生在这里。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南阳邓州人,灵帝时举考廉,建安中期任长沙太守。张仲景在公务之余坐堂行医,因其医学识用精微,独创的医学理论达到新高度,超过他的老师张伯祖,长沙人为他刻石塑像,立祠祭祀,口口相传,被称为是在长沙的南阳人。

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他的一世,诚如孤鸿,许多时候,长沙人会像张仲景一样眺望,眺望南阳的千山万水?恣肆的月季花海?弥漫的菊香?当张仲景的思乡之情在家乡的清风明月里打开时,南阳已是苍生大医心灵的诗意田园。

1800余年的岁月,在万丈红尘中展开,张仲景在医学医理的道路上前行,仲景文化、仲景精神的诸多话题里,走出了一批南阳大医,他们博大深广、心神安定、慈悲同情,成为大医中国的缩影。

如果你从外地到南阳旅游,不经意间,就会有人告诉你:到医圣祠看看吧。张仲景由内而外,神秘而个性的永恒,在路边,在田间,在河旁。

南阳的五月天蓝水清,花香林润。医圣祠格外惹眼,那是东汉时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张仲景的姿容、神采、气度是永不消逝的神医大音。这里,道旁的古碑,俨然的殿阁,葱郁的古树,传达着祠堂主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广布的气度;这里,收藏着一万余册古籍书刊,一百余件器具文物,这些故人风物、地下遗痕,在衣食丰足的南阳人手里,重新发掘整理、再发展,鲜亮成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惊艳。这些已是中医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担当。

南阳人善研疑难杂症,据说是因为他们心中居住着“医圣”,那位经方大师的《伤寒杂病论》滋养了两个学说,一个是病因学说,一个是方剂学说。

《淮南子》有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张仲景因人制宜,辨证施治的哲学养生观,秉承周易的大理大道。中医,用智慧养生,让人糊糊涂涂好好活着。

传承不拘泥,创新不离宗。在南阳,因为张仲景,有多少人对《伤寒杂病论》念念不忘?人们对张仲景充满着深情地感佩!

南阳的仲景文化广博而多元,大医精诚的精神在南阳人的血液里流淌。

南阳人爱中医药专家,也爱中医药文化,连文艺作品都多和中医药有关,曲艺作品《对药名》,是南阳曲艺团夏金亭、刘书全老师的代表作,小孩子都能唱上几句:“佳人说,十冬腊月天气冷,今晚咱两个谁吹灯?丈夫说,我给你说上几样药,你给丈夫对药名,你要对上我还把灯吹,对不上可该你去吹灯……”至今,夏金亭先生女角男唱的情态声韵犹在耳边。

唐祖宣是新时代的南阳大医,他知道张仲景时才五岁,是母亲讲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让他立志成医。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他每每想起这个故事就会想起母亲,如今,他已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传承者,忙于推广仲景典籍,并筹建了邓州市仲景博物馆,身在邓州,医接天下,广救百姓病苦,尤其在心脑血管病治疗中,善用益气化瘀、温阳益气、清热解毒等药方,成为医圣故里现代无数个“张仲景”施治去疾中的一员。

南阳,有着永不衰竭的中医话题,有饱蘸中医经典的述说,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历史。走进这座城市,你一不小心,就会呼吸到这些名人的气息,他们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

圣,有圣贤、圣旨、圣经、圣灵、圣地,有神圣、诗圣等,他们被称为最崇高的、学识或技能极高的人,他们出自南阳这块圣地,是圣地上的圣人。

南阳,还出了一个会开“药方”的皇帝刘秀,他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在治国治家上都能开出好的“药方”。刘秀早年娶了阴丽华为皇后,为巩固与真定王刘扬的联盟,再娶其甥女郭圣通为正室,建武二年(公元26年),阴氏因族小辞后,郭氏立后,其子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又废郭氏立阴氏为后,其子为皇太子,即日后汉明帝。同样是儿子,同样是刘姓江山,让刘秀改变的是什么呢?毛泽东称其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是光武中兴的皇帝。

南阳,也是名臣开出“忧乐”药方之地,曾任邓州知州的范仲淹,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不敢推想在别的地方,他是否能写得出此文?他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心中的良医,是不是张仲景呢?

医者仁心,情系家国。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后,走总书记走过的道路成为一个热题。作为文艺人,我们也走了一走,在医圣祠,他的思想和千古的思想融汇,滋养着中华的中医田园。

如今的南阳,为百姓谋利造福,是公务人员的常态。

最近,南阳市委一位领导的讲话火了,被人们制作成“视频”,广为流传。他说:谁砸了企业的饭碗,我们就砸谁的饭碗!人们说:这位从中医典籍里走出来的领导,让南阳耳目一新。

他的这句话,成为中国大疫三年之后,一个地方执政者的济世药方之一。这药方,也体现出仁者济世,见病知源,让中国文化的一抹亮色,在南阳的上空愈加亮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