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镇 党建强 产业旺 百姓富

2025-05-19 08:43:35 作者:丁丽丽 高集镇 王齐卉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从前种小麦玉米,每亩最多挣1000元;现在侍弄金银花,一年能净赚10000余元。”近日,高集镇黄龙村村民王敏在田间麻利地采摘金银花,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不远处,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清华站在田埂上,望着缀满枝头的淡金色花簇,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几个村民围着她追问:“书记,明年能不能再扩种二十亩?”

这番对话,折射出黄龙村从“靠天吃饭”到“药香生金”的蜕变。这片生机勃勃的金银花田,正是黄龙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带领群众蹚出的“致富路”。

两年前,这个小村庄还在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发愁。为让土地生金,黄龙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围绕“土地怎么用、产业怎么选”展开大讨论。

高集镇党委政府锚定产业兴村目标,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山东、湖北、淅川等地多次调研和考察学习,并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调研土壤、气候,最终决定发展金银花、甜叶菊等耐旱易活、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种植产业。

刚开始推广中草药种植时,村民纷纷持观望态度。

“种药材不是种庄稼,群众有顾虑很正常。”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党员干部先行先试。5名党员积极响应,率先流转土地试种,带头成为产业“试验田”的“耕作者”。

“党员不带头,群众哪敢跟?”党员宋光志家的5亩试验田喜获丰收,他主动在田间地头办起“流动课堂”,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移栽、剪枝、采摘技巧。在党员示范带动下,全村当年就有8户农户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余亩。

产业要发展,技术和销路是关键。党支部建立党员技术帮扶队,并邀请农技专家到村开展“田间教学”,累计举办培训班15场次,培养出8名“土专家”“田秀才”。为打通销售渠道,张清华带领党员干部跑市场、找企业,多方比较后,与一家药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付出就有回报。金银花、甜叶菊喜获丰收,金银花盛花期亩产效益达14000余元,甜叶菊亩均收益超8000元,村民足不出户就卖上了“舒心价”,实打实的收益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胡殿顺是该村金银花种植大户。“金银花种植投入少、见效快,一次种植能收益20年,并且采花期长,从5月中旬能一直采到国庆节,季节性用工300余人次。”胡殿顺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感,“我现在已实现育种、种植烘干一体化运作,还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吸引不少外地客户慕名上门采购。”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后,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到种植中草药的队伍中来。目前,黄龙村发展中草药种植20余户,种植面积300余亩。

站在田埂上远眺,甜叶菊长势正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张清华又有了新的规划:“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扩大中草药种植规模,建设深加工车间,推出农旅融合项目,在产业链延伸中挖掘更多附加值,同时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打造自有品牌,让村民从单一产业增收向多元产业致富转变。”

黄龙村深耕中草药种植的实践,正是高集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目前,该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共约2000亩,主要栽种淫羊藿、元胡、金银花、甜叶菊、白芷、藏红花等道地药材,其中萝卜张营村汇川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甜叶菊500余亩。

“从党员带头试种的‘星星之火’,到全镇产业集群的‘燎原之势’,不仅激活了镇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旺、百姓富的特色之路。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让鲜艳的党旗飘扬在产业一线,书写新时代党群同心的共富答卷。”该镇党委书记陈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