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镇 绿叶变“金叶” 茶香漫山野

2025-05-12 09:09:12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罗庄镇一直有茶农种茶、制茶的历史,土谷山绿茶远近闻名。

日前,登上土谷山南山坡,便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茶园。错落有致的茶树生长茂盛,十来名茶农正在忙碌采摘茶叶。“任岗村种茶的就我一家,往前追溯一下,已经有50多年两代人了。”茶农任宝山介绍,土谷山属于八百里伏牛山余脉的山峦,海拔352米。这八九亩茶树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父亲开荒引种的,山南坡土质、高度和阳光都比较适合茶树生长,多年来在父亲打理下,产茶量不断增加。

经了解,这里的茶园每年清明前采摘两茬,清明后再采摘四茬,每茬间隔2天左右,也就是说,真正的采茶时间15天左右。采茶是精细活,要求“一芽两叶”,不能掐得太高,太高影响产量,太低影响新芽成长,所以种植户用工都是有多年采茶经验的村民。茶的产量与雨水关系很大,如果雨水充足,每亩茶树可以采摘新鲜茶尖100多斤,雨水不足每亩采茶50多斤。“土谷山是岗坡地,适宜种植豌豆、蚕豆、茶叶等耐旱耐贫瘠土地作物。群众根据当地丘陵小气候,因地制宜筛选出这些作物来种植,有种植传统。雨量充沛或稀少,茶叶口感略有差异。”该镇镇长卢宇介绍。

任宝山说,现在,他父亲年岁大了,种茶、采茶、制茶的手艺全部由他来接班。茶虽好喝,但种、采、制都不是件容易事。为了保证茶叶绝对的绿色产品,采茶前绝不会对茶树喷洒或浇灌任何药物,如果茶树部分有虫害或病害,就避开这些树,宁可产量降低也坚决不用药物。

任宝山的制茶技艺,几乎全是手工的。制茶过程需要“七炒七搓”,这是茶叶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每到制茶时,他就锁上门甚至关掉手机,平心静气的高质量完成每一个环节。

了解了制茶过程,大家都感觉人工的技术含量很高,纷纷建议:罗庄的制茶技术很有特色,应该向市文保中心申请非文化遗产保护,将它传承下来。

从新鲜的茶尖到制成成品茶,比例是6∶1,也就是说六斤鲜茶尖才能制出一斤成品茶。“看着鲜茶尖感觉收获满满,其实真正的产量看成品。”任宝山的妻子笑着说,像今年雨水不太足,新茶一亩地成品估计四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市斤500元,也就是2000元的收入。刨去采茶工人的开支七八千元,今年的全部收入也就一万元左右,若雨水丰沛,产量和收入都会大幅度提高。

问起茶叶的销路,任宝山表示,销路基本不愁,由于现在规模没上去,基本都靠老主顾。有的老主顾喝他们的茶已经十几年了,即使出门打工也要求寄茶过去。口口相传外地人也有要这里的茶。“这不,前两天广东和湖北的客户还要我快递了三斤多过去。”任宝山笑着说,看来我们任岗的茶影响还比较“深远”呢,如果种植条件提高,产量有保障,相信销路很宽的。

“现在任宝山对茶的种植和制茶工艺已经掌握得很熟练,我们正积极协调,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让罗庄茶园在产量、面积和销路上大幅度增加,届时带动更多人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卢宇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