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店镇:风劲扬帆产业兴

2023-11-20 09:51:38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初冬时节到腰店镇采访,处处可以感受到乡村产业的强劲脉动:

雨伞制作工坊遍布全镇各村,产销两旺;

“猫爪板”物美价廉,每天销售1万多单;

蛋糕巧克力饰品别具特色,北方城市销量排名前三;

“预制菜”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订单销售,供不应求;

“田保姆”从种到收服务“一条龙”,“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

腰店镇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和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难题,才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

腰店镇产业兴旺,秘诀何在?

翻阅史料,我们寻找着答案。腰店镇距城区9公里,原名杜店街,元末毁于战火。明初腰姓人家迁入开店,名腰家店,村以店名,简称腰店。

是腰店人经商的传统源远流长吗?

“党建引领!”腰店镇党委书记李宗万笑着解开谜底,“有了党委、党支部做坚强后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保护伞”

盛夏七月,腰店镇会议室内,镇党委书记李宗万、镇长郭小东与伞厂负责人高申勉正热烈地讨论着建厂事宜。

“棉花仓的地用不成了。”副镇长张光辉的话犹如一盆冷水,让空气骤然凝固。

“不是谈好了吗?”回过神来的李宗万仔细询问着。

“商谈了好多次呢。”郭小东神情紧绷起来。

“哎,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白费了。”张光辉挠了挠头,“土地需要入市。”

“这都麻烦了,手续多不说,还不知道啥时间能办成。”李宗万眉头紧锁。

“崔营的厂产能已经跟不上了。”高申勉坐不住了,“晚建成一天,就损失几万元。”

“不能让真金白银从眼前溜走!”李宗万大手一挥,“走,找厂房去。”

室外,将近40度的高温,没能阻挡住镇村干部的脚步。各村闲置的村部、厂房、民居、建设用地,都成了他们搜寻的目标。但多数因交通不便利、场地不够大等原因,不适合建厂。

多天的奔波使高申勉失去了信心。“别灰心,一定能找到!”李宗万的执着劲儿让高申勉感动不已。

“这地合适,交通便利,面积还大。”高申勉对黑龙社区闲置的老村部非常满意。李宗万随即与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俊杰商量。

“这真是瞌睡遇见枕头啦!”王俊杰和村“两委”干部早就想把老村部变“废”为宝,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项目,“我这会儿就和党员干部们说说这个好消息。”

王俊杰立刻召集村“两委”商议此事,党员审议此事,大家一致赞同。

“每年给村集体增加6万元的收入,群众还能就业,我们都支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老村部变厂房”获得全票通过。

邓州市锐宇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务工。但高申勉的烦心事随之而来,“咱这是按件计费,刚来的群众看一天挣不了多少钱,都打起了退堂鼓。”

高申勉忧心忡忡找“伞书记”商量对策。

“不用发愁,有事我们共同解决。大家都说我是‘伞书记’,我就是要做为群众服务的‘保护伞’。”李宗万打着包票。

“我们马上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并号召干部家属带头干,全力解决用工难。”李宗万的话让高申勉吃了“定心丸”。

“我们动员群众过来,但怎样把他们留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镇村干部纷纷给高申勉出谋划策:一方面充分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以老带新、手把手传授,帮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新员工采取每天补助30元,一直补3个月的办法,增加岗位吸引力。

一传十、十传百,在广东从事雨伞加工的孙君茹也得知家门口有雨伞加工厂的消息。

“今年过完年我都在家干了,家里的工价和外地一样,晚上不用加班,还能照顾孩子。”一个月5000多元的收入让孙君茹越干越有劲。

在该厂,像孙君茹这样返乡就业的就有30余人,一把小雨伞撑起了他们的幸福生活。“睁开眼、丢下碗,一路小跑做雨伞”已成为该镇群众忙碌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花引得百花开。该镇在成品伞制作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雨伞零配件生产、组装伞架、丝网印刷等加工企业,雨伞加工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该镇现已建成雨伞规模厂10家、制伞工坊15个,有加工户300余户,带动群众就业近2000人,产值近3亿元,产品畅销上海、福建等20多个省市,远销南非、日本、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预制菜”

“叮咚”“叮咚”,微信群里接连发来二条消息。接单员明静,立即从桌上拿起手机翻看。

翰林学校和三贤高中净菜报单微信群同时来了消息。三贤高中某窗口需要“土豆块60斤、土豆条70斤、青椒15斤、洋葱15斤、芹菜5斤”。翰林学校某窗口需要“土豆块15斤、土豆丝15斤、土豆片20斤、胡萝卜片10斤”。

接到单后,明静顺手拿起圆珠笔,在单子上“哗哗”的划起来,快步把单子递给车间负责人吕良颜。

河南省铭人通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三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去皮、清洗、切割、输送、风干沥水、消毒包装……

这份工作,48岁的史卫生越干越起劲,他负责仓储、搬运、装卸、配送等工作。既能照顾将近80岁的父亲,又能照顾孙子上学,一个月还能稳发4000多元工资。

像史卫生这样,顾家赚钱两不误,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有100余人。他们能有稳定的工作,多亏了河南省铭人通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丽。

腰店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镇”。每年约有5万吨蔬菜外运至南阳、洛阳、郑州、西安等地。由于蔬菜运输成本高,售卖价格低,菜农难赚钱。

作为土生土长的腰店镇赵楼村人,张丽深知农民种菜的不易。为帮助周边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解决农民卖菜难、菜价低的问题,张丽决定成立一家集蔬菜种植、生产、储存、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的企业。

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走访,2020年,张丽投资1000余万元,成立河南省铭人通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预制菜”生产,主要为学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净菜加工服务。

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加工成本高,净菜的销售价格不得不抬高,面临着“市场小”的难题。两个月内,张丽跑遍了大街小巷的食堂,与负责人商谈,了解他们所需。

“净菜加工属于新事物。大家一是担心质量不行,二是担心价格有点高,不值这个钱。接受需要一定的过程。”张丽寻思着,何不为有合作意向的食堂提供2次免费使用产品的机会。

一时间,订单量火速上升。为了保证订单能及时交付,车间所有生产线每天两班倒,开足马力赶制订单。

同一时间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较大,只能存放在保温库内。当再一次打开保温库时,张丽傻眼了,15吨蔬菜全部变质,公司直接损失8万余元。

张丽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完全按照保温库的说明来使用的,温度一直保持在10度以内。

为解决技术难题,2021年夏,张丽带着10余名工人相继到四川、湖北等省的净菜加工企业,学习净菜加工的成熟经验,解决了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

经过张丽的不懈努力,公司逐步和市一高中、四高中、九龙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市委党校、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烟草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目前,公司除了自己种植蔬菜外,还对周边乡镇蔬菜进行收购。业务涉及腰店镇、汲滩镇、白牛镇等传统大田蔬菜种植大镇,同时和30几家合作社、家庭农场保持密切联系,带动附近1000余户农民的7000吨蔬菜从田间地头走到百姓餐桌。日加工量20吨左右,年产值2000万元。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预制菜’。一些大中城市的超市纷纷开设净菜专柜,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张丽说,接下来,我们将增加生产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将“预制菜”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预”见幸福生活。

“猫抓板”

腰店镇草寺村,河南省香净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一件件“猫抓板”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每天订单过万。张金金开心地笑了。

2010年,20岁出头的张金金在湖北襄阳做宠物用品生意,颇具生意头脑的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15年,他返回邓州,继续做宠物用品生意。2018年,他把工厂搬到了腰店镇草寺村,一个废弃的造纸厂院内。三五名工人,每天一二百个订单,能维持日常运转。

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张金金敏锐地察觉到,各大电商平台宠物用品销量在不断增大,宠物用品市场将迎来巨大商机。

张金金迅速行动,开始尝试在电商平台销售宠物用品。2019年,张金金研发了几款全新的“猫抓板”和猫窝,经过不断实验改良,慢慢地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他给产品申请了专利,决定打造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

通过在多家电商平台同时发力,一时间,张金金每天的订单量增加到了五六千单。

正在生意火爆之时,新冠疫情突然暴发。

“各地交通管控,快递无法送达。”往事不堪回首,张金金回忆说,那时候发出去5000单,大概就要退回3000单,“发一单赚几毛钱,退一单却要赔3至5块。”

疫情最严重那个时期,张金金赔了40多万元。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张金金毅然拿出3万元,支持腰店镇进行疫情防控。

困难并没有把张金金打倒,他找亲戚朋友借钱,按时给工人发工资。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订单量有所回升。

张金金生产的猫窝,价格便宜,结实耐用,用户好评如潮。2021年,订单呈井喷式增长,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光猫窝一天就能卖出1万多单,工人也增加到了50多人。

这一时期,外省也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宠物用品厂,和张金金的工厂一度把国内宠物用品市场几乎瓜分完毕。于是在这两家工厂之间,展开了一场价格战。

你降我也降,你低我更低,一个原价14.9元的猫窝,最后硬生生降到了6.9元……

“价格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最终大家都不挣钱,白忙一场。”张金金说,与其贱卖产品,不如调整思路。

经过一番思考,张金金决定暂时放弃猫窝、猫砂等产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猫抓板”系列产品的研发上。他根据自己的想法,定做了20多台加工“猫抓板”的机器,生产“猫沙发”、“猫房子”等30多个款式的“猫抓板”。

“从加工瓦楞纸,到分切、缠碗、贴纸,再到包装、物流出货,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链条,一天能完成1.5万单以上。”张金金说。

“猫抓板”的质量取决于纸的质量,为提高质量,张金金干脆自己生产“猫抓板”用纸。

“只有用好纸才能做出好产品,自己生产的纸,用着放心,还降低了成本。”张金金说,“打价格战,我们甘拜下风。打质量战,我们横扫千军!”

在张金金的网购客服办公室,30多名客服人员正忙碌地敲击键盘,与客户交流,接收订单,安排配送。产自腰店镇草寺村的“猫抓板”产品,通过多家电商平台,源源不断进入全国各地消费者家中。

“田保姆”

“这下我可放心了。”11月16日,位于腰店镇的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内,传出响亮的笑声。

国阁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阁刚签订完托管服务合同,心里舒坦极了。

“地交给我们,你等着收粮就行了!”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兴新打趣道。

王国阁种植的600余亩土地全部托管给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提供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全过程服务。

“种1亩地和种100亩地完全是两个概念,没有规模化、机械化的作业生产,咋能种好恁些地。”以前每到农忙时节,王国阁全家都忙得脚不沾地,还得再雇人帮忙,而且因为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善经营,还总是赔钱。

“现在我只用做个‘甩手掌柜’就行了。”续签完合同的王国阁格外悠闲,骑上电动车在田间道路上转悠。

2016年,沈兴新返乡创业,流转6000亩土地,立志要从“IT精英”变身“新农人”。然而,地种上了,烦恼也来了。

到了农忙时节,各式农机成了稀缺物品,成熟的时候联系不来收割机,播种的时候预约不上播种机,农机成了沈兴新的“心病”。

“想种个地怎么就这么难?”经过深思熟虑后,沈兴新咬着牙购置了几台农机。干嘛?自用呗。

其实,沈兴新还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农机可是供不应求,到时还能租给别人用。

此时正是我市“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节点,大片田地流转,土地资源被盘活,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绺绺田”。

“土地被整合连片以后,对现代化机械的需求量更大!”沈兴新看到了机遇,又一次“转行”了。农机服务为他打开了新天地,公司专业为种植户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

走进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机库房,一台台农机设备成排成列,沈兴新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们搞现代农业的底气。”

“像我们的农机都配有导航系统,耕作深度、播种距离等方面全部精准设计,机损率大大降低。同时,比人工操作更能提升农作物长势。”介绍起农机,沈兴新头头是道,满脸自豪。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机械取代了人力,成为田间主力军。

“以前握着锄把儿刨土的农民,现在是静等收获的‘地主’。”说这话的是张村镇红缨子合作社的负责人程道霞。

她与首邑农业的缘分得从2018年说起,那时她流转了400余亩土地。

“传统农业全靠人工,生产效率低,产能不稳定,成本也高。”程道霞说,抱着尝试的心态,她联系了沈兴新。这一尝试,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农业托管带来的甜头。

双方携手之下,乡村田野成为“露天工厂”,程道霞投入资金、土地,制定耕作标准,首邑农业投入技术、设备,完成作业任务。程道霞的合作社也从流转400亩地到后来的几千亩,再到现在的1万余亩。

“农业生产环节交由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完成,相当于有了一个‘田保姆’,把农民解放出来了。”一粒粒麦种随着播种机上下翻动,合作社的小麦种植进入了尾声,程道霞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像这款去年刚引进的农机具效率非常高,一分钟可以耕作两亩地,这个效率是平时农机具的5至10倍左右。”对于沈兴新来说,新式农机具的应用带给他的是能够给农户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托管服务。

目前,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服务范围有内蒙、河北、河南、安徽、广西等10省(区)30余个县市,公司托管服务面积约62万余亩,促进了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公司从一辆拖拉机发展到现在的近500台(套)农机具,通过现代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实现了服务组织、种植户‘强强联合 互利共赢’。如果说我还有愿望,那可能就是上市敲钟了。”沈兴新笑了,“希望这一天不会太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