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泰化纤 双轮驱动 织就业兴民富新画卷

2025-07-28 09:17:55 作者:史 娟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工资涨了4000块呢,这以前都不敢想!来到佳泰拿到了和在外打工一样的工资。”7月23日,河南佳泰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挡车工陈玉华在分享涨薪的喜悦时,眼睛笑成了月牙。

陈玉华涨薪的幸福,正是我市大力发展化纤纺织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市重点引进的纺织企业,从苏州迁移而来的佳泰化纤,不仅以“60天投产”的惊人速度落地,更凭借“智能+绿色”双轮驱动和“家门口就业”托举民生幸福,成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60天跑出“落户加速度”

2024年深秋,苏州嘉宜豪纺织考察团初抵邓州时,本带着产业转移的忐忑。但我市开发区递出的“服务清单”,打破所有顾虑:手续全代办、厂房改造专人盯、政策红利“打包送”,连施工队都备好了24小时轮班方案。

“不是我们催,是政府跑得比企业还快!”佳泰负责人王锡武笑言。签约次日,厂房勘测队进场;第三天,改造图纸定稿;一周后,设备运输路线敲定……深夜的开发区办公楼,“佳泰项目组”办公室常亮着灯,工作人员捧着泡面核对流程,墙上倒计时牌撕掉的不仅是天数,更是我市抢机遇的决心。

60天后,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变身”现代化车间,审批压缩至15天,供水供电同步升级。这份“速度”的背后,是我市打造“兴业热土”的决心。开发区不仅为企业盘活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减免初期运营成本,还协调解决员工住宿、通勤等问题;市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将项目纳入2025年河南省重点项目库,优先保障用地、用电需求。正如市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明辉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好台、服好务’,让企业轻装上阵,把精力全放在生产经营上。”

如今,佳泰化纤已成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范例,更吸引多家企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产业效应,曾经闲置地块成了热闹产业园——这颗政策春风里的种子,正快速舒展枝叶。

智能绿色改写“纺织旧貌”

踏入佳泰车间,传统纺织厂“纱线乱飞、机器轰鸣”的景象消失不见,一台台喷水织机构成的“智能方阵”,正上演科技变革:传感器如“鹰眼”紧盯参数,参数异常自动预警,维修平板精准定位故障;效率提升20%、次品率压至0.5%,高端面料直供浙江、深圳等地。同时,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将纺纱到染整全链条搬迁过来,采用“纺纱—织造—印染”一体化智能工艺,届时产能将提升30%,更能快速响应市场对高端面料的定制需求,年产值达7.5亿元。

而在车间另一头,污水处理站正施展着“绿色魔法”:废水经格栅过滤、气浮净化、生物膜降解,半小时变“养鱼清水”,每年省10万吨新鲜水,成本比同行低18%,成了“绿色标杆”。智能精准与绿色可持续深度交融,佳泰正以实打实的创新实践,持续为纺织行业的转型路径写下新答案。

家门口织就“幸福答卷”

在佳泰化纤,80%的员工是返乡务工者,他们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核心动力在于收入有保障且生活成本更优——从江苏返乡回来的员工刘明金,月薪不比沿海少;而员工刘丹丹仔细算过一笔账,同样的工资在老家生活成本更低,每月能多存下1500元左右,这让“在家门口挣钱”有了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而就业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稳定,更是生活状态的温暖转变。厂里有免费的中餐和晚餐,宿舍里空调、热水器、洗衣机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又舒心;更重要的是能守着家、顾着人,刘明金休假就能帮媳妇做家务、陪老爹小酌两杯,陈玉华能照顾家里身体不好的母亲。

在这里工作,得到的还有个人的成长。每个月企业会专门请来苏州老师傅手把手带教。不少“生手”已成长为操作智能设备的“技术工”,在增收的同时实现了能力提升,真正把曾经“漂泊在外的苦”,酿成了“守着家的甜”。

随着企业二期工程推进,还将新增500个岗位,越来越多的邓州人将告别“背井离乡讨生活”的旧模式,在“守着家门前致富”的新生活里,续写“产业兴”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