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解群众之忧 献良策为发展助力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2021-11-17 16:07:08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我为群众解一忧,我为发展献一策”。这是长春市南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南关实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创新之举。

“发展是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的总钥匙。”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南关区委书记杨大勇对全区党员干部提出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办,拿出实招硬招,更好地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发展的困难事。”

聚星成火,集腋成裘。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南关区把“我为群众解一忧,我为发展献一策”这一区域特色实践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风建设年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特色载体,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以务实举措推动实践活动快速全面推开,全区上下,“心系群众解民忧,凝聚力量谋发展”蔚然成风。

——深入调研“兜问题”。区级领导和各级干部结合实际,深入到企业、群众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研,面对面了解问题、听取建议,累计发放调查问卷5000余份,召开座谈会近400次,走访4000余人次,征求上来各类意见建议1640余条,民众各方面诉求5000余个。

——广泛参与“聚合力”。区级领导通过以上率下,带头落实,按照工作分工,负责、参与各分管领域实践活动。以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为重点,组织全区干部全员参与,并倡议驻区部门和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目前,全区共有5500余名行政事业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中机关干部1100余名,下级行政、事业单位干部41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300名。

——科学研判“谋良方”。坚持自下而上,分类整理,深思细研,切实找准为民解忧好途径,谋划发展好建议,累计收到为全区发展献策4400余条。同时,以党(工)委、党组、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座谈会,对每名干部的发展建议逐一研讨,选取优秀建议综合提升,并形成本单位整体举措和建议1-2个。截至目前,全区召开各级党(工)委、党组会次70余次,形成部门整体建议105条。

——立行立改“解民忧”。坚持以解决问题为重点,办实事、解实难、见实效。对在实践活动中查找发现的群众身边困难,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的,立即整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列出计划,明确时间、措施、人员、责任,持续推动解决;涉及多个部门配合的,主动沟通联系,共同解决;需要上级部门支持的,主动请示协调,全力争取解决。他们还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学生等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建立清单。党员干部按照“立足实际,愿需结合、小事快办、力所能及”的原则“接单”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共为百姓办实事4500余个,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2238名,认领“微心愿”1701个,已完成“微心愿”784个。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长春市南关区委、区政府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长远解决民生问题办实事,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开创新局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成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长春市南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以实际行动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全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显著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持续增强。

(本报记者 刘霄宇 张和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