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 子

2021-06-29 11:21:59 作者:柳 禹 来源:
分享到:

苇子就是芦苇,学名蒹葭,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国风·秦风》里就有诗人唯美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境美得令人目瞪口呆。

“蒹”“葭”其实分别是指没出穗的和刚长出的芦苇,彼时繁茂的“蒹”“葭”确实青翠好看。真正亲身体会芦苇丛妙处的,是小时候春天在河边放羊看芦芽蓬勃丛生、夏天钻到里面听鸟儿呱呱叽叽的情景。

小时候,老家西河里的苇子可没诗人笔下的浪漫柔情和摄影师镜头下的诗情画意,实用是第一要务。记忆最深的就是三根汤和苇子席。

春天到河里挖些苇子根,配上沟边刨的白茅草根和黄花苗(蒲公英)根,三样东西放锅里熬的汤就是三根汤。三根汤又叫仲景汤,据说是东汉医圣张仲景开出的中药汤剂,专治小儿伤风咳嗽。熬好的三根汤色泽黄亮、口感甜润,略带清苦,春上天干物燥,老家大人小孩都喜欢煮着喝,有此神品还真是托了医圣他老人家的福了。

冬天的苇子由青到黄变了颜色,河水也小了很多,村里组织人收割后分到各户,巧手的人家就开始剥去苇子壳,用篾刀把苇子破成两半然后把里面那层白瓤刮去,再经过石磙碾压,水浸晾干后即可在空地上编铺席了。每道工序都得有一定的技术,尤其是编席的时候,只见苇子条上下翻飞、噼里啪啦,外行人只看得目瞪口呆。铺席根据床的尺寸有大有小,编好后还要打磨一番,去掉可能扎手的苇子纤,最后卷起来用绳子扎好,等着春上赶会时拿到集市上卖个现钱。除了睡觉用的席子,还有一种使用的秆子比较粗大的苇子,主要用来编包席,包席很大,是卖给棉纺厂用来包棉花或者农村家里撑顶棚用的,制作也不怎么细密,但辛苦是同样的,手指被苇子纤扎到或者被苇子划破而流血的情况非常常见。

时过境迁,现在的西河里常年没有水流。河道干涸了,没有了哗啦啦的流水声,昔日芦苇丛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的场景不复存在了,就连河道里的苇子也早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被开垦出的农田!

现在好喝还有食疗效果的饮品确有很多,但三根汤的余香感觉犹在;更凉快的竹席也早取代了苇子席,可小时候家里人就地取材用苇子编席补贴家用的艰苦岁月又哪敢忘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