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肥

2022-09-20 10:12:13 作者:赵光选 来源:
分享到:

现在的孩子,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懂得“积肥”的意思。我曾得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积肥”就是“增肥”,与“减肥”相反。

二十世纪80年代,尿素是很贵重的东西,当时除尿素外还有磷肥和氨水。不像现在化肥种类那么丰富。那时穷困的生产队对尿素只能敬而远之,偶尔消费的是“走后门”拉关系弄些磷肥和氨水,磷肥生产技术不过关,一架子车(人力车)磷肥里有好些拳头大的白石头,施田地多年后,再犁地时还能翻出。即使当年称得上富裕的生产队,用尿素的也不多,还带有张扬的味儿。那时的化肥,是庄稼的“高级营养品”,庄稼们的“家常便饭”是有机肥,即农家肥。有农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茅房,茅房后挖一个约一米见方,一米深的土坑,用砖砌成后,水泥抹光,上盖木板或烂席,粪便满了,或直接盛到茅桶里,挑到“自留地”里,泼在庄稼旁;懒人会泼在门前的粪堆上,用从地里拉来的生土,一盖了事,来年再施到“自留地”里。那时家家户户都养有猪,猪就是“造粪工厂”,有的人家建有猪圈,有的将猪拴在门前的粪堆旁,猪的粪便清理后,直接埋入粪堆里。

那时拾粪,是勤劳的农家人冬闲时每天清晨必做的一件事。冬天再冷,天麻麻亮,勤快的人就起来了,擦把脸用粪铲背上粪箕就出发了。村边、路埂旁,沟边转悠,见到粪便,宝贝似的铲进粪箕里,拾多半粪箕就回家了。那时为了给生产队积肥换工分,孩子们早饭后再去上学。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积肥,一到冬天,农闲时节,生产队长就把社员们吆喝到村西北角一坑塘挖塘中的淤泥,弄上岸后,再派人将塘泥拉到生产队的积肥场,春天运往田里做肥料。那时生产队就那一个比较大的坑塘,坑塘淤泥挖完后,生产队又联系到10余里外的邓州城区靠土城河一个“蔬菜队”,人家同意生产队去挖城河里的淤泥。于是,队长就派了2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去土城河挖淤泥。几天后,队长看挖的淤泥不少了,就发动社员去拉河泥,并许诺给高工分。在以挣工分换口粮养家糊口的年代,家中有人力车的社员踊跃参与,没有的人家想办法去亲戚朋友家借。我家当时没有架子车,为了挣高工分,父亲去五六里外的姨家借了一辆架子车。

为了省午饭钱,社员们都选择在家里吃过午饭,早早地拉着架子车去县城拉河泥。

吃过午饭,母亲让我和父亲一起去,好多挣些工分,父亲同意了。因为去时是空车,父亲拉车,让我坐车上,当时的道路是土路,高高低低,很不平坦。在车上晃晃悠悠,我感觉挺惬意的。等到城河边,已是下午3点多,父亲喊醒睡着的我,把用麻做的一米高一卷“围衫子”在车上圈成个长方形,后档板挡好,父亲开始拿锨用力往车上装河泥,约摸半个多小时,车上就装满了河泥,远看像座小山似的!稍事休息后,父亲将一条麻绳拴在车轴上,绳头由我握着放肩上,父亲驾车,我牵着绳子在前边帮父亲拉车。我们在坑坑洼洼的乡道上行走了三四里地,下一高坡时,车子一歪,失去平衡,翻倒在路旁,父亲把车上剩下的河泥用锨卸下,我俩合力才把翻倒的拉车扳过来,重新围好“围衫子”,再把河泥装上,继续小心地慢慢前行。

真是怕处有鬼,又走有2里多路,架子车一边车胎被路上凸起的一块尖石扎破放炮啦。车胎破了就不能行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父亲很生气,就让我看车,他步行去3里外一个村庄,找来了胶水、铁锉等沾车胎,又把车上河泥卸下来些,用木棍将车子顶起,使扎破的车轱辘离地,父亲弯腰手脚并用,费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才把外胎扒下,将内胎补好,等收拾停当,天已完全黑下来了。经过一路折腾,我们在半夜左右,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把河泥拉到了生产队的积肥场。

夏秋时节,是生产队沤绿肥的黄金期,生产队事先在村头挖一个一、二百平方米,一米多深的长方形的池子,里边放半池子水,由社员捋野麻叶、树叶、割青草,用大筐、小筐装满后,扛到池子边,由记工员称重量后,按斤数记工分,把青草、树叶等倒入池中沤绿肥。

故乡的炊烟,曾给晚归的游子多少温暖的感觉。看到炊烟,仿佛看到了满头花白头发的母亲,系着围裙在灶间忙碌,仿佛闻到了饭菜的芳香。现在家乡难得看见炊烟了,用蜂窝煤,用电,更多的是用液化气。那时候用柴草做燃料,便有草木灰。有些农妇洗衣为了省钱,不用肥皀,而是将竹筛放在盆子上,倒入草木灰加水,用淋下的草木灰水洗衣服,用草木灰给各种薯类施肥,效果也极佳。

时代发展到今天,村里的小孩几乎不知茅房、茅坑、沤绿肥为何物了。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开展,家家户户都建了水冲式厕所,挖有化粪池,干净卫生。人们种田,由于化肥省力、肥效快,粮食产量高,普遍使用化肥。但使用化肥生产出来的粮食,却没有使用农家肥种出来的粮食吃起来味道醇厚,口感好,营养丰富。而且化肥使用时间长了,土地板结退化,还有一定环境污染,叫人有点怀念起对环境无啥污染、无破坏的农家肥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