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 从“1”到“N” 锂电产业加速壮大

2025-09-29 09:20:52 作者:李中贺 古城街道 李 阳 程 涛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近年来,古城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建设部署,以新能源锂电池产业为“引擎”,推动产业从“散”到“聚”、从“小”到“优”,不仅联动多个小微企业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基础强”的融合发展之路。

绘就产业“施工图”

古城街道把握电子加工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将锂电池产业确定为“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主导产业,主动扛起规划引导、服务保障的责任,为产业发展筑牢“四梁八柱”。

针对锂电池中小微企业落地难、发展慢的痛点,创新推出“一对一”全周期服务机制:在项目入驻前期,安排专人对接企业需求,协助解决用地、厂房等问题,为企业“轻装上阵”扫清障碍;在生产运营阶段,聚焦劳务用工短缺难题,联合社区开展“订单式”招工,通过线上微信公众号推送、线下社区宣传栏张贴、进村入户宣传等多渠道,盘活本地闲置劳动力资源;在政策支持方面,精准落实我市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补贴扶持等政策,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从签约到投产,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全程跟踪帮办,厂房选址、手续办理等所有流程简洁高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城速度’。”荣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果感慨地说。

截至目前,古城街道已集聚锂电池加工企业15家,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的“核心骨架”逐步成型。

抱团发展活力足

在古城街道的主动作为下,锂电池产业不仅实现了规模扩张,更在产销协同、就业带动、技能培育等方面多点突破,形成了“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双轮驱动新格局。

“别看锂电池体积小,生产工序涉及20多道精细环节,业内必须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秀龙新能源车间负责人介绍,街道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场地扩容问题,还牵头组织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推动中小微企业相互借鉴生产管理经验,整个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较去年提升了30%。

针对中小微企业“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古城街道主动化身“桥梁纽带”,一方面对接沿海地区电子制造企业,为辖区企业争取稳定订单;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完善产销链条,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全程提供物流协调、质量监管等服务。

古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安庆豪介绍,目前锂电池产业对接形成以“对外加工+保质保量”为特色的稳健经营模式,产品聚焦锂电池后段加工环节,精准契合市场需求。

秀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产品不仅销往东南沿海地区,还能接到来自东南亚的订单;品晟电子科技、霖轩新能源等小微企业年营业额均稳定在400—600万元之间。同时带动了N个配套产业崛起,物流运输、包装材料、生活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

挣钱顾家“两不误”

锂电池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本地劳动力的“蓄水池”。古城街道通过“企业+社区”联动模式,联合15家企业定期举办“家门口招聘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协调企业设置灵活就业岗位,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目前15家锂电池企业常年用工总量已超600人。

“以前我在南方打工,工资高但消费也高,月底最多攒下三四千,而且跟家人聚少离多。现在我回来工作,一小时能完成800个锂电池的顶侧封工作,每月收入不仅能稳定在4000元以上,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在星越电子厂工作的群众孙风雨说。

从“零星企业”到“产业集群”,从“单一加工”到“全链协同”,古城街道以锂电池产业为核心的“1+N”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市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耿涛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内涵,按照我市“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推动锂电池产业向研发、高端制造环节延伸,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优势,带动旅游、电商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兴”与“生态美”深度融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