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管家”解决百姓身边事 延伸触角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11-17 16:08:14 作者: 来源:
分享到:

“红桥大楼社区污水外溢,经过联络协调,已妥善解决。”“名景家园老人摔倒,确认居民无大碍后,已经联络家人将其接走。”“幸福里社区泵站跑水,已及时反馈网格员,并协助维修人员共同清扫路面积水,保证大家安全出行。”今年,红桥区“小区管家”队伍充实扩建以来,各个街道“小区管家”微信群里的消息总是闪烁不停,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反映出“管家”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代表着社区居民获得了更多的照料与服务。

今年以来,红桥区进一步推进“小区管家”志愿服务工作,把《天津市红桥区关于建立“小区管家”志愿服务队伍实施方案(试行)》抓实抓细,与社区治理专业团队──天津市社会工作协会一同探索创新志愿服务新形式,充分发挥“小区管家”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打造具有“红桥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召开了启动会、调研会,向各相关部门汇报了‘小区管家’的职能、人员构成、数量、发挥作用的计划以及这项工作的具体步骤,就‘小区管家’的招募条件及相关制度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探讨,也深入了解了各街道社区的实际需求。”红桥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戴旭介绍说,“我们在充分听取各街道关于‘组织专业培训’‘建立联络渠道’等意见建议后,先后为全区9条街道开展了18场专业培训,协调街道社区安排联络专员,建立起社区、街道、民政三级联络机制,在各个街道组建微信联络群,方便及时有效地沟通解决‘管家’们发现的问题。”

7月下旬,“小区管家”队伍充实扩建工作正式启动。张贴在公告栏里的告示引起了居民的注意,大家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有的不住点头感叹又多了一个解决身边问题的渠道,有的摩拳擦掌要报名加入,发挥退休余热。

招募公告发出后,共有648名居民报名参与到“管家”队伍中来,可满足每个社区有5-6名“小区管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经统一培训部署后,这批“管家”们已于9月份正式走马上任。大家热情高涨,迅速适应岗位,依托前期接受的专业培训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在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的同时,协助社区网格员一起解决居民身边的难题,还各展所长,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剪发、磨刀、做家务、量血压等。

在仁和里社区,11门因下水问题导致停水,“管家”们主动帮助一对盲人夫妇从楼下打水,解决了他们的用水难题;燕宇社区,一位居民因开锁不慎将楼门钥匙折在锁芯里,“管家”们配合社区取出折断钥匙,并重新安装门锁;梦和园社区,“管家”们在巡查时发现便道井盖破损,经过上报联络后,相关部门立即到场维修,让居民出行更方便更安全……

“管家”们每天活跃在社区,充分发挥距离近、接地气的优势,发现并反映小区存在的微小问题和隐患,不仅减轻了社区的工作压力,更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

“之前我家的水盆一洗菜就漏水,找人修了好几次都没用,一直挺烦心。”家住西沽街道水木天成第二社区的王大娘说,前两天,“小区管家”王秀章听她说起这事儿后,主动上门维修,而且还找到了漏水原因,帮忙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后来我才知道他那天自己身体也不舒服,真是太感谢咱们‘管家’了,他们不仅技术好、心眼好,更重要的是真心为我们好,以后一定全力支持他们工作!”

“管家”们靠前服务,后方保障也要做好。考虑到“管家”们从事的是公益志愿服务,没有任何有偿回报,为了确保“小区管家”在巡查、服务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时有所保障,区里为每位“小区管家”缴纳了意外伤害险,还配备了志愿服务服装,帮助他们在社区内亮明服务身份,获得社区居民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尊重和认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为不断提升“小区管家”志愿服务管理水平,区民政局持续深入全区9个街道广泛开展督导工作,与“管家”们一起总结经验,交流好的工作方法,探讨典型案例,推动“小区管家”更好地配合支持社区组织深化基层治理工作。戴旭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充实‘管家’队伍,不断强化‘管家’专业水平,敦促协调各街道配合‘管家’工作,同时围绕收集‘微心愿’、扶贫济困、环境巡查、文明劝导、安全维稳、宣传引导等六大职能,切实服务好居民群众,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 廖章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