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坟”的迷雾
据村党支部书记李磊介绍,“公主坟”位于姚营村西郑楼9组,在李贤墓正北方向一公里处,传说这里埋葬着一位皇帝的女儿,故名“公主坟”。
1978年秋的一天深夜,风雨交加,盗墓贼在“公主坟”钻了一个大圆洞,将墓内文物洗劫一空。
1994年,姚营村王营8组村民王体敏,在取土做砖坯时,挖出一把宝剑,长0.5米,宝剑虽已生锈,但异常锋利,村民以手试之,血流如注。据传,该剑为越王勾践剑,目前珍藏于市文化馆内。
提起“公主坟”,当地村民皆称之为“冢子疙瘩”,姚营周围的村民无人不知。有史以来,这里就是一个高高的土岗,状如土丘,现被种植的杨树覆盖。历年来,村民不断在此地取土,但土岗依旧,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文物被盗,无法考证“公主坟”属于哪个朝代,已成了无言的哑谜。
启示与思考
在姚营村走访期间,针对该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村民们都表示很无奈。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姚学进,对未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遗憾,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磊虽有想法,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姚学进说,范仲淹是苏州人,在他的家乡到处都有纪念地和纪念馆,范公的“忧乐”精神确实值得称颂,而铁铉的“忠烈”精神也应该得到弘扬。在邓州,除了我们姚营村仅存的铁铉“衣冠冢”外,已经看不到他的任何遗迹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承载历史的精神家园,要留得住“乡愁”。为此,研究和挖掘历史文化瑰宝,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是目前推动乡村新业态健康发展,激活传统文化“一池春水”的当务之急,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
姚营村地处豫、鄂、陕“三省雄关”大通道,直通渠首,又毗邻市区。如果历史遗迹能够恢复重建,唤醒沉睡文物,让历史遗迹与花洲书院、邓国春秋园以及渠首连成一线,将形成一道亮丽的乡村旅游风景线,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