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王占山“七一勋章”,颁授勋章时,曾这样介绍这位功勋老兵:他是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先后参加辽沈、平津、衡宝、两广、抗美援朝、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出生入死,英勇杀敌,4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离休后,情系国防事业,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曾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王占山,1929年12月生,男,汉族,河北丰南人,1948年8月入党,曾任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师职顾问,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看到新闻,我为这位92岁的战斗英雄获奖而自豪,因为他曾是我当兵时所在部队的团长。
我当新兵时,连队领导就告诉我,团长是全国战斗英雄,四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有这样一位英雄当我们的团长,我们都感到脸上有光,相当自豪。
第一次见团里的“一号”首长,是在一次全团军人大会上。礼堂里满当当的人,“欢迎团长讲话”声音刚落,礼堂里就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使劲鼓掌不光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对他讲话风格的肯定。
老团长讲话干脆利落,声如洪钟,从不念稿子,从无长篇大论。他说,长篇大论留给理论水平高的政委讲,两位首长在讲话风格上还真形成了互补。
后来陆陆续续听到了关于团长的故事,特别佩服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1947年,王占山参军入伍,1948年8月光荣入党。不久,平津战役打响,他所在的七连,在攻打金汤桥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被授予“金汤桥连”光荣称号。攻克金汤桥后,全连仅剩24人,他们在桥上挥舞起胜利的战旗。
在王占山的革命生涯中,参加过数十次大小战斗,身上38处受伤,先后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53年7月18日,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408.1”和“408.2”两个高地进行猛烈反扑。经过艰苦的战斗,我军阵地屹立未动,击退敌人多次反扑。王占山所在的连队伤亡惨重,他们高喊着“人在阵地在,有进无退、寸土不让”,没有子弹就拿石头砸,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来阵地上只剩下三排长王占山和30名战士,王占山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带领战士们坚守两个高地的艰巨任务。
次日凌晨,敌人从两个排增加到两个营,再次向高地进攻,敌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也轮番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
待敌人距阵地50米时,王占山一声令下,战士们集中火力,再次打退了敌人的反扑。久攻不下的敌军,只好采取封锁战术,切断供应,3天后,志愿军几乎弹尽粮绝,连水都喝不上。
王占山带着战士们趁夜间天黑,从敌人的尸体上寻找食品和弹药,找回来18挺机枪、10多支步枪,还有几箱手榴弹,又摸进了敌人的伙房,找来半袋子萝卜、罐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斗志,王占山在双眼、嘴和右腿多处受伤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像钢铁般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两个营的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等到兄弟部队换防时,整个阵地仅剩下10人。
被抬下战场后,几位战友和朝鲜军人见王占山血流不止、昏迷不醒,恰遇他的同乡战友、师部宣传干事董怀忠被组织派来采写他的事迹,经过仔细查看,发现王占山还有体温和微弱呼吸,就把他送到野战医院抢救。4天后,王占山从“鬼门关”闯了过来。
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多认为团长是个大老粗,但我和他的一次直接交往,看法发生了改变。那是1973年底,全团组织文艺汇演,我和战友李福德自编自演了一个节目《张大炮和李老慢》,节目演完后,他把我和李福德喊到跟前,表扬说李老慢(我在节目中饰演的角色)是邓县人吧,邓县兵在咱团不少。你们的快板人物有性格,故事有情节,矛盾冲突合理,很好。听到首长的表扬,我们很高兴,更从他的评价里感受到他是一个有心人,是一个懂艺术的人。
还有一件事,让我了解到他的严谨。1974年春,我被抽去参加司令部演习。初次参加重大活动,我的任务是放大地图供领导标图用。恰好遇到团长,他看了看我放大的图,满意地点点头,但随即发现了一处问题。原来是我放大的图上少注了一个桥的负载量,即桥能通过几吨重的车。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代战争运输很重要,对地图要求也更加严格,粗枝大叶会误事的,千万马虎不得。说罢,还亲自看着我在旁边标注上桥的负载量,才放心地离去。
后来,听说他调任了师副参谋长,不久又听说他升任了副师长。
虽然和英雄团长王占山没有更多的直接交往,但他一直是我崇敬的人,是我的人生楷模。